新聞櫥窗及活動

珠寶藝術品投保 條款是關鍵


 

 

 

 

產險業者表示,高額珠寶或藝術品投保,關鍵在「單品上限」以及投保條款。去年台北世貿「台灣珠寶首飾展覽會」,珠寶商在撤櫃時有六件價值共2億元的珠寶被偷,據指出,該批展覽的珠寶雖有投保珠寶險,由於牽涉單品理賠上限金額低,只有數十萬元,且條款中還保險特約條款限制,因此該珠寶失竊損失恐無法透過保險轉嫁。

國內外在日前發生多起珠寶展失竊、銀樓搶案,歹徒都針對特定高價珠寶藝品有計畫性、長期鎖定目標。產險業者表示,商家業者除了強化保全措施外,針對高價珍品標的物進行保險已是必要的趨勢。

根據流行時尚產業資訊網的統計資料,在台灣約有5,500家的珠寶銀樓商家,其中年營業額2億元的約有20家左右,這20家總營業額即占台灣珠寶市場約六成的市場。雖然營業額千萬元以上的珠寶店就會投保珠寶或藝術品保險,但多半沒有足額投保,投保金額和實際的價值有相當大差距,因此一旦失竊或遭受到天災破壞,商家依然損失慘重。

據指出,以去年珠寶展遭竊事件為例,是由國內一家產險公司承保,但是每一件單品投保上限不到50萬元,甚至條款內容還有設限。因此,六件高價珠寶失竊是否可以獲得理賠,目前仍等待釐清,即使最後可獲得理賠,和實際損失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晶華保險經紀人公司協理黃騰昌表示,國內業者對珠寶珍品相關保險,因為是制式保單,條件不見得能滿足個別需求,且有複雜細瑣的附加條款與限制,恐讓珠寶商家無法轉嫁風險。產險業者建議,「高額珠寶」最好可以用「依實際損失理賠」或「無單品理賠限額」,較能充分轉嫁珠寶商的營運、運送或者一些天災人禍的風險。

(工商時報)


喜歡本文嗎?
歡迎分享

用Line分享 用臉書分享 用郵件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