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與藝術品一樣,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就算有市場行情作為參考,但其價值卻難以單從價格判斷;若是涉及名人穿戴的加持,或是受到文化、歷史因素的影響,更可能為其價值上產生巨大的加乘效益。因此,該如何來判斷或評價珠寶及藝術品價值?除了請專家鑑價認定外,還要配合上市場的認同,否則充其量不過是「有行無市」。此時,保險公司對於物件願意承保的珠寶、藝術品價值,就可能更具有市場的指標意義。
保險公司對於珠寶或藝術品所同意承保的價值認定及同意在損失後理賠給付的承諾,具有市場價格定錨的效用。加上保險公司多半採用較保守的方式來估值,對於收藏家來說,相對上具有較大的獲利空間。只是保險公司如何認定珠寶或藝術品的價值呢?一般保險公司可以採用下列幾種方式:
採「進貨成本」:也就是買家提出當初購買的憑據作為證明,作為價值參考。
採「市場行情」:在無法取得「進貨成本」的情況下,則以此作為參考基準;市場行情則可以採用拍賣的成交金額作為參考。
採「專家鑑價」:對於過於獨特或超高價值的物件,保險雙方當事人對價值認定,可以採用「專家鑑價」作為參考。不過,就算對價值認定有所共識,保險公司在考量自身風險上,也可能採取限定承保金額的方式,作為風險控制的手段。
在保險當中,對於保險標的物的價值認定,通常有「定值」與「不定值」兩種方式: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事先約定保險標的物的價值。所謂「定值保險」是針對保險標的物事先約定金額;若是發生承保事故,則依此約定金額作為損害賠償的基準計算,珠寶或藝術品,就是屬於「定值保險」。一般商業火災保險,則是採取「不定值」方式承保,也就是保險標的物的價值,是在事故發生後認定。
目前市面上針對珠寶及藝術品保險的保單,多半只有針對珠寶商、銀樓、畫廊、企業、基金會等所收藏而設計的保險商品。近來已有針對個人收藏的珠寶及藝術品保單問市,對於收藏家來說也多了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