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至今已讓產險公司慘賠了2,000多億元,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有業者說這等於是替政府發了2,000億元的消費券,嚴肅來看,這對國內產險業則是一場空前浩劫,浩劫後的產險市場因此出現了一些變化,台灣產險市場該何去何從。
儘管室內口罩令已解除,但全台累積確診人數已直逼千萬人大關,產險業的累計理賠金額持續攀升。根據統計至今年1月底,前6大防疫險業者中,除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因為2月15日保單全數到期,就可以提早擺脫理賠陰霾;其餘包括: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國泰產險,兆豐產險及中國信託產險,仍需等到4至6月。
根據CIAB (美國保險代理人及經紀人委員會) 最新數據:(美國) 2022年第四季度產險 (財產保險/責任險) 保費平均增加 8%,較第三季上漲8.1% 的幅度,略有下降。依各類型企業來看:大型企業的平均價格漲幅 (9.1%) 高於中型企業 (8.3%) 或小型企業 (6.5%),連續 21 個季度上漲。
歐盟理事會 2月14日 公布新版「稅務不合作名單」,其中英屬維京群島(BVI)被列入黑名單。對此,台商應警戒,審慎評估境外公司長期功能與被制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