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櫥窗及活動

浩劫後的產險市場/防疫保單牽動市場5變化


2023/02/08 15:34:48

經濟日報 記者仝澤蓉、邱金蘭/台北報導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一年,防疫保單(防疫險及疫苗險)理賠金額已達2,116億元,加上今年1月的221億元,合計已賠了2,337億元。

超逾2000億元鉅額理賠 產險業內外皆傷

因鉅額理賠,產險業的淨值也從前年最高峰的1,608億元,遽降剩641億元,創14年來新低。受重創的產險業,大股東已拿出千億元的資金辦理增資;還有五家公司必須做短期融通借款,來支應理賠潮。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也被風暴波及,去年一年,單是防疫保單的申訴案件就多達41,460件,相當於過去六年累積的量;進入評議案件則有5,820件,是過去兩年合計的數量。短時間內湧入龐大案件,讓人力原本就吃緊的評議案件人員更加吃力,因不堪負荷,已經有一半的人走掉,處理評議案件的人員多半有律師資格,評議中心一直在招考,但仍趕不上離職的速度。防疫保單風暴侵襲後留下這些驚人的數字,而整個產險市場也開始起了一些變化。

市場變化1、不少商品保險悄悄漲價了

首先,不少財產保險開始漲價了。一位產險業高層說,今年商業火險跟車險保費都看漲,其中商業火險保費調漲的原因,主要是俄烏戰爭、極端氣候因素發生許多天災,再保合約價格上漲,加上國內去年有火災事故,損失率升高。今年生效的再保合約,普遍漲了三成以上,反映到直接保險上,至少漲個一、二成以上是跑不掉,除了商業火險、車險外,工程險也一樣喊漲。通膨也是漲價原因之一,這位高層說,例如廠房燒掉,若以實際價值看,修復成本也會提高。通膨也讓今年的車險變更貴,一位產險業主管說,車廠的零組件價格上漲,修車成本增加,車體損失險的損失率提高,費率自然得反映。除了車體險,任意第三人責任險的保費也喊漲,業者說,民眾求償意識提高,加上費率不適足,都讓任意第三人責任險的損率居高不下,得逐步提高保費。

金管會也觀察到今年商業火險、天災保險及車險保費的上漲,知情官員說,法令規定費率要依過去損失經驗作調整,不同保險商品有不同的損失率,因此不可能用其他保單的漲價去填補防疫保單的虧損,商業火險、車險等商品的上漲,主要還是國際再保價格及損失率兩大因素。這些商品的漲價的確跟防疫保單沒有直接關聯,但從大環境變差的角度來看,也不能說完全無關。因為,以前面臨費率上漲壓力時,業者為了業績還可以撐一下,不會急著漲保費,但防疫保單鉅額虧損後,產險公司已經沒有多少家產可以揮霍了,一位產險業高層說,不管錢是借來的、還是大股東拿出來的,都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了。

市場變化2、業者痛苦買教訓,短期內難起割喉戰

其次是,不再拚保費收入市占率,短期內看不到殺價競爭。這位高層說,現在各公司對核保都相當謹慎,也重視保費適足性,有些案件「寧可不保也不降價」,講白了,在防疫保單浩劫後,大家也沒有本錢再殺價競爭了。以往明明是虧錢的生意,大家還是流血殺價搶著做,產險業東西賣得「俗」(台語)到讓人家瞧不起,如果能因這次風暴讓市場回到正常競爭,也不是壞事。

過去經常殺價競爭的除了商業火險外,就是團體傷害險,據了解,最近就有些機關團體跟主管機關反映,為何以前賣的團體險保費現在不賣了,就是因損失率高,產險公司核保更謹慎了。防疫保單龐大理賠金額導致產險業淨值大降,風險胃納變弱了,一位產險業高層說,至少這二、三年我們會專注核保、保險本業的利潤,不會管保費收入市占率了。他表示,國際再保通常有「比例再保」及「超額再保」兩種,比例再保是,按再保及自留分配比例做理賠,例如國內產險公司自留20%、再保80%,若發生100元理賠,產險公司賠20 元、再保賠80元。超額再保則是,賠款一定金額以上的才由再保賠,以下的底層則由產險公司賠,例如約定100元以上再保才賠,當保險事故發生損失90元時,就全由產險公司賠,若發生損失150元時,產險公司賠100元,超過的50元部分由再保賠。

換言之,超額再保對國內產險業來說,保的是最容易出險的底層,風險相對高,而長久以來,這兩種再保方式,都以超額再保的比重較高。原因是大家都要搶保費市占率排名,超額再保比較容易爭取到再保公司的支持,可以簽更多的案件增加保費收入。風險相對高、保費又未充足反映,這是很危險的事,但國內業者要市占率,只好被再保壓著做,這種現象是愈演愈烈。一位產險業高層說,在防疫保單事件後,各公司承受風險能力明顯下降,已經沒有能力承受太多自留賠款案件,隨著各公司核保、風險評估趨嚴,這種不公平現象也會慢慢改變。

市場變化3、凡再保不賠,產險公司也不賠了

一位專門幫大企業規劃財產保險的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主管說,最近接洽到的幾家大型產險公司,在再保安排上都決定改變作法。這位主管說,過去做再保安排時,條件上會有差異,有些再保是不賠的,但國內產險公司會賠。以防疫保單的再保安排為例,產險公司設計的保障範圍,包括確診居隔、住院及同住家人居隔理賠等,但在安排再保時,有些再保條件是,同住家人居隔部分不賠,但國內產險公司可以賠。換言之,再保不保的部分,產險公司的風險並沒有分散出去,防疫保單風暴後,今年這些大型產險業在安排國外再保時更加嚴謹,不希望有再保條件差異,不再出現過去那種國外再保不賠、國內卻賠的情況。

市場變化4、自留比例下降,被保險人可能得自行承擔部分風險

一位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主管說,防疫保單損失慘重,現在產險公司的自留比例也變少了,風險不高的案件可以自留多一點,風險稍大的自留比重就明顯減少了。國外再保承接能量下降,國內自留比例又減少,導致承保能量更加萎縮,以前被保險人一個案子,可能100%透過再保、國內產險公司自留都排掉了,現在可能只排掉95%,剩下5%變成要被保險人自己承擔風險。這位外商主管說,今年的產險市場對消費者、尤其企業是來說,只能以「慘」字來形容,保費上漲,承保能量又縮水。他說,一碗50元的蚵仔麵線,現在不僅漲到70元,裡面的蚵跟大腸也沒有了,只剩一碗清麵線。

市場變化5、精算人員將更受重視

一位產險業者說,聽說當初推防疫險時,某公司精算師核算出來的費率,不是後來市場上看到的那麼便宜,而是一個非常高的金額,但是呈報公司高層看了認為,「這麼貴,是對台灣防疫沒信心嗎?」、「這種保費,如何讓全民輕鬆投保?」,後來才變成大家看到的保費。保險法專家、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說,「試想,如果防疫險保費是5,000元而不是500元,是不是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的人會買」?商品設計失控,釀成巨災,固然國內的經驗資料不足,但也凸顯精算專業未被尊重。劉北元認,相信在這次事件後,國內保險業已深刻體認到「不要政策凌駕專業」,尤其是保單設計時,精算人員扮演的關鍵角色,會更受重視。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958213?from=edn_search_tag_result


喜歡本文嗎?
歡迎分享

用Line分享 用臉書分享 用郵件轉寄